当前位置: 首页  > 少林文化 > 活动

“老记”见证“2015中美文化碰撞之旅”郑州行—— 探访“少林寺” (三)

2017/10/13 17:42:01 人评论

“老记”见证“2015中美文化碰撞之旅”郑州行——探访“少林寺”(三)


“老记”见证“2015中美文化碰撞之旅”郑州行——

 

探访“少林寺” 

(三)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  张焕星  摄影报道

 

  

  “太棒了;好极了;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三天来摄制组和参加文化交流的美方人员的口头禅。


  在几乎是入住少林寺的同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动人故事开始蔓延升腾了,这些并没有影响夏令营活动的进展。


  应邀参加此次禅武文化交流夏令营的全程摄影报道实在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单单是美国同行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就使我们很是感动,按说,美国好莱坞的导演和摄影师,要是换在中国,不亚于中央电视台的身份和名头。可是,在几天的记录片的拍摄中,没有官方的安排和协调组织,更没有对拍摄的区域戒严、封闭,他们的拍摄条件和环境连中国一个县级电视台的派头都不及。


  此次牺牲草原夏令营的时间全程跟拍报道“2015中美文化碰撞之旅”郑州行,是因为这个文化碰撞之旅的总领队的是我们《老记见证网》小记者——聂安邦的师叔刘向阳,也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法名:释德如),德如大师在美国武术界也是一个传奇领军人物,被称为“美国散打之父,国家队总教练”德如大师三十年来在美国教授和培养了许多从哈弗大学到西点军校及佐治亚理工学院优材生乃至世界功夫散打冠军。


  此次活动共计25人,其中除了有中美学生代表参加文化学习交流外,还有一个由两名好莱坞导演和四名职业摄影师组成的全程记录展示中国文化的纪录片摄制组。


  别看,来的人都是较有身份级别都不低的人物,可是,整个团队素质都是很自觉得集体观念,虽然是长途跋涉转战上海、杭州等地的学习充电交流。但是,在到达少林寺后并没有进行丝毫休整,黑夜入住农家宾馆后,第二天四点半就集合开始了武术特训的晨练活动。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参观互访交流已经是疲惫不堪,更何况又是在河南暑期天气最炎热的橙色高温警报期间。


  为了尽到地主之谊,少林寺武术总教练,少林寺高僧释德扬大师,特地从百忙中陪同活动组进行了武术交流、孝道文化的学习参观,还安排自己的学生和弟子为来自美国的同学们由浅入深的讲述了佛家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关联以及禅文化与武术的玄机,并接受了摄制组安排的专访,解读了禅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各个阶层和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最后,德扬大师还安排活动组祭奠了为传承少林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已圆寂高僧上素下喜老和尚。


  尤其是,这个摄制组,还要背负很多拍摄所需的架子和装备。特别是在拍摄活动组参观少林寺的达摩洞的过程中,记者已经是不堪疲惫当了逃兵在半山腰等候大部队返程期间,这些美国大个子却是背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完成了整个行程。虽然记者的同事开玩笑说,他们的摄影师和导演肯定是收入不菲,不然不会这么拼命。但是我知道,这个就是一个职业素养的最好体现。虽然,《老记见证》的采编团队在以全国最专业的资深记者带领下已经成有了媒体中的“新闻狼团队”之称了,但是,面对美国的同行们,我们必须说,还是有距离存在的。只有知道了差距才能赶上并超过。


  活动距离结束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心也彼此近了许多,虽然,我们的英语不咋的,虽然他们的华语也不灵光,可是,大家都是在相互尊重和帮助中度过了很愉快、很难忘的三天。临别时,我们都说了一定会在合作,一定会多合作,下次也可能是在美国,也可能是其他地方,因为我们的心是相同的,文化是全世界的。


  下面就让我们的画面来解读此次活动的精彩瞬间吧。

 

 


摄制组今天要拍摄德扬大师的

禅武理念和双方学生的武术交流

 

 



一飞冲天,真漂亮。

 

 



谈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两位大师洞穿世俗,一笑淡然!

 

 



这位美国的散打之父,也慷慨的把自己多年的

经验绝学也拿出来给孩子们分享。

 

 



这些都是很直给的竞技狠招。

 

 



出其不意,攻其软肋。

 

 



攻其不备,指南打北。

 

 



防不胜防吧。

 

 



出拳瞬间就要制定好佯攻和主攻配合。

 

 



一招制敌。

 

 



谆谆教导,苦心施教。

 

 



学了就好使,不信来看看吧。

 

 



这边是少林功夫的精髓课堂。

 

 




教得认真,学的辛苦,少林功夫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练会的呀。

 

 

 


机位定好了,准备拍摄,

玩一个“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小把戏”

 

 



嘘——!开始拍摄了。

 

 



德如师傅用比美国人还流利的英语

做了介绍德扬大师的开场白。

 

 



德扬大师讲述了自己步入少林的前后改变。

 

 



空镜头的补拍是双方孩子们的热火朝天。

 

 



训练结束了,礼数不能少。

 

 




山上缺水,平常的生活用水

都是可去山下去拉,比买还贵。

 

 

 


入夜了,别人都累得瘫软了,这些美国同行

还余兴未散的喝着啤酒闲聊。

 

 



第二天,摄制组要去德扬大师昔日

练武的地方拍摄他的传奇。

 



德扬大师说,那边的练武场都被灌木掩盖了,

因为景区都把这里的山民赶走了,

所以没人砍柴了,树木也就茂盛起来了。

 

 



这里貌似更清静些,背景音乐

也很原生态——知了的山间小曲。

 

 



打板开机。

 

 



为了给阴凉下的拍摄补光,好莱坞的导演竟干这活,

在国内恐怕只有杂役才会做吧。

 

 

 



德扬大师少林寺是寺院也好,是景区也罢,

作为出家人参禅修行不能变,教化渡人的己任不能忘。

 

 



一个多小时,杰森就是这样在“摆谱”,

记者很感动也很受教。

 

 



这位归置老者也貌似武林中人呀。

 

 



焦顿是在关注中国老龄化的现状么?

 

 



据当地人介绍才知道,

这时一位很了不起的老拳师。

 

 

 



由于耳背87岁的老拳师,

一看到有镜头对着他就立刻来劲了。

 

 



这一招一式,可是国标的少林老底子呀。

 

 



为了尊重,也体现美国人的价值观,

德如师傅付给了老人家一百元辛苦费。

 

 



孩子们也收工了。

 

 



镜头里的两个娃娃才五六岁,

爹娘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惜每年3万元的学费,

狠下心来期盼孩子们有个好的未来和健康的身体。

 

 



刚刚送走了德如师傅带来的一行美国朋友,

德扬大师又接见了在加拿大开办武校的

徒弟和他带来的学生代表。

 

 



这些徒弟带回的学生能见到

梦寐以求传奇大师很是兴奋,

大家一一的问候大师之后便是询问

武术与禅学中的一些疑惑

 

 



答疑解惑之后,徒弟向师父发出了

恳切的加拿大一行的邀请。

 

 



这是在少林寺访问的最后一顿晚饭,

大家都很轻松也很恋恋不舍。

 

 



在郑州市内的一个写字楼里,德如师傅带领大家拜访了

陈家沟的太极传人——陈正雷。

由于陈大师外出不在,大家观看了

一个小美女的太极功夫。

 

 



这位英语十分流利的女士也是陈氏太极的传人之一。

 

 



这是礼数吧。

 

 



中国之心郑州站即将结束了,

大家也都放松了,看看他们的神态就知道了。

 

 



杰森觉得未能拍到太极的神韵很是惋惜。

 

 



为了让大家领略河南的饮食文化魅力,团队中比较小的

多多家人邀请大家品尝河南的烩面。

 

 





多多带着爷爷介绍给杰森和团队的伙伴们。

 

 



为了此次少林行的顺利结束干杯。

 

 



赠送的这个祝愿才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厚重之笔。

 

 



中国的饮食文化世界闻名,

每个外籍朋友都会感到肚子太小了,吃不了咱多拍拍。

 

 



对于使不惯筷子的他们,或许这粉条是最好的选择。

 

 



看看这个上饭的方式,够吓人吧,

比平常吃米饭的碗要大近十倍。

 

 



看着有点欺负人家筷子功夫不到位,

人家也有变数,夹不住就缠起来。

 

 



这位美女为了吃到嘴里都快难为哭了。

 

 



刚到嘴边,这“皮带”就滑溜跑了。

 

 



看来这中国功夫里面的筷子功夫

才是最重要的,练不好就要饿肚子呀。

 

 



为了记住筷子功夫的最高考试——河南烩面——“茄子”!

 

 



撤!

 

 




从登封到郑州高铁东站1300元,记者总觉得有点贵。

 

 

 



德如师傅一下车就发愁这么些设备行李怎么带。

 



本来想去找找雷锋帮忙,可是来了一个小推车,

一件行李张嘴就是20元,不但真黑,还丢人!

 

 



临别了,焦顿很舍不得离开我们的小记者。

 

 



对同行的尊重和感谢,小记者心里酸酸的眼睛湿润了。

 

 



还礼之后,小记者依依不舍的道了声——再见!

杰森说小记者很了不起!

 

 




这位美女斯丁更是舍不得我们的中国小记者。

 


相关资讯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